徐礼华教授率队参加第四届全国 ECC 科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,并将承办第五届研讨会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09:35  作者:王叹  访问次数:

2025425日至27日,由浙江大学徐世烺院士团队主办的第四届全国 ECC科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杭州圆满举行。

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)材料基于微观力学、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理论进行设计,具有优异的拉伸变形能力、稳态多缝开裂特性以及类似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行为。自问世以来,ECC 材料因其卓越性能受到全球学者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,亦被称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(UHTCC)或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(SHCC),并在建筑、桥梁、道路、水利和市政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近年来,我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 ECC 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,推动 ECC 材料的发展,首届全国 ECC 科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于2014年在东南大学举办,随后第二届和第三届研讨会分别于2016年在清华大学、201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。该系列会议已成为国内 ECC 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。

在本届研讨会上,徐礼华老师受邀担任大会主持,并作题为《纤维混凝土多尺度增韧机理与力学性能演化分析》的大会特邀报告。徐老师系统总结了课题组近二十年来在混杂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、损伤演化机制及结构构件受力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进展,深入探讨了从材料微观增韧机制、细观损伤演变行为到宏观力学响应与工程应用性能优化的系列成果。报告重点剖析了不同类型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断裂韧性、延性提升及裂缝多尺度控制的影响机理,提出了基于多尺度设计理念的材料性能演化规律,并展望了极端服役环境、智能监测与绿色可持续材料开发等未来研究方向。报告内容丰富、体系严谨,体现了深厚的理论积累与试验研究基础,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高度评价与热烈反响。

在分会场学术交流环节,池寅老师受邀担任主持。分会场报告涵盖了 ECC 材料设计优化、力学性能提升、耐久性分析、结构应用实践等多个研究热点。池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问题意识,精准把控会议节奏,积极引导现场讨论,促进了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,营造了严谨而富有活力的学术氛围。课题组黄乐副研究员、王叹博士后,以及课题组毕业成员李彪副教授、吴方红副教授和王淑楠讲师亦参加了此次会议。

会议期间,经组委会充分讨论与评议,一致决定由武汉大学承办第五届全国 ECC 科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。池寅老师代表武汉大学及课题组详细汇报了申办方案,内容涵盖会议城市风貌、武汉美食、校园风光、课题组人员组成及办会经验等,充分展现了武汉大学在 ECC 材料领域的深厚研究基础与卓越办会能力,赢得了组委会的高度认可与广泛支持。